生活-LIFE
华夏教育时报 > 主页 > 培训 >

传统文化出新出彩

2019-06-14 12:43 编辑:采集侠 来源:网络整理

  ——东环街文化体育充满生机惠及民众

  一直以来,东环街在主抓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,注重推动传统文化和体育发展与时俱进,以文化底蕴提振社会发展的精气神。如今,一个“经济繁荣活跃、社会和谐文明、历史底蕴深厚、文化气息浓郁”的东环街展现在人们的眼前,全街文体活动充满了生机,带来了文明,缔造了和谐。街道拥有广东省特级文化站、广东省社会体育指导员(B级)服务站、广州市街坊最喜爱的文化站,蔡边一村、蔡边三村、甘棠村、龙美村、富豪社区分别被评为“广州市文明示范村”、“广州市文明社区”。

  东环龙舟令人刮目相看

 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

  东环街辖内有非常多的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项目,比如蔡边一村千年长流不息的日月双泉水,流传800多年历史的绝句上联“日月两泉明白水”,几百年来没有理想的下联,2002年被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;有蔡元培先生亲笔题词“光裕堂”牌匾的蔡边村蔡氏大宗祠,2010年被认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;“关帝十乡会”被评为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;辖内潘高寿企业申报的“潘高寿川贝枇杷膏、枇杷露”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  东环街积极挖掘优秀传统文化项目,重点加强了对“日月双泉”、“蔡氏大宗祠”、“聚龙庙”、“国才蔡公祠”、“东沙黄氏宗祠”、“甘棠陈氏宗祠”等不可移动文物登记点的保护管理工作,在各村加派文保员定期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巡查,发现问题及时上报。同时把“添丁莲藕花灯”、“榄鼓抹饭焦”、“蔡边白菜干”等项目确定为保护传承对象,鼓励各村宗祠等古建筑开展多形式活化利用,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乡村、粤曲文化进祠堂等活动,在蔡氏大宗祠旁建立具有现代文化气息的村文化长廊、东环街文化站蔡边分站,构成了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魅力,确保非物质文化得到传承发展。

  文化设施惠及群众

  居住在东环街江南新村的陈伯和李阿姨今年已经70多岁了,但仍然精力充沛,闲来无事之时,经常前往小区内的文化活动中心娱乐,或听粤剧、或唱粤曲、或跳舞,还可以到活动室内打打兵乓球,舒筋松骨,放松一番。他们都说,能过上如此幸福悠闲的日子,多亏了党和政府提供了这么好的活动场所,让他们的晚年生活多姿多彩。

  江南新村是90年代建设的一个小区,过去小区内的文化活动场所一片空白,近些年在东环街的大力支持下,小区内改造和建设了篮球场、兵乓球、阅览室、体育健身场所等文化体育设施,每天都有居民在此活动,整天都热热闹闹的。这是东环街村(居)文体活动场所遍地开花、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的一个缩影。像江南新村这样的文体场所,在东环街的12个村(居)都有,街现有三星级文化室7个,四星级文化室1个,五星级文化室3个,全街村(居)民以及辖区的来穗人员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惠民成果。

  文体活动丰富多彩

  东环街以“贴近实际、贴近生活、贴近群众”的原则,结合当前形势开展各种文体活动。去年共开展、协办及参加了“羊城之夏”2018广州市民文化节——广州市第三届广场舞大赛、“羊城之夏”2018广州市民文化节——新时代原创音乐作品展演、2018年番禺区广播体操比赛、2018年番禺区星海艺术节等30多场文体活动。

  5月18日,东环街在金山谷意库广场举行“羊城之夏”系列活动、东环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——“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·舞动新时代幸福跳起来”2019年东环街第四届广场舞大赛,来自东环街各村(社区)16支群众广场舞队伍共200余名选手参加了比赛,参赛队伍们用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魅力风采共贺祖国70华诞。经过近3个小时的激烈角逐,东环社区彩睛轩舞蹈队获得一等奖,富豪山庄星月舞蹈队获得二等奖,金山艺术团获得三等奖,青少宫芳芳舞蹈队等4支舞蹈队获得优秀奖。广场舞大赛举办至今,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美誉度,深受广大群众喜爱。

  东环街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和积极性,利用文体设施多以及艺术高校的资源优势,广泛开展各种市民喜闻乐见的社区文体活动,发展有东环特色的群众文体队伍,成立了基层文体指导员队伍,经常深入到各村(居)、企业免费为群众提供指导和服务;成立了街舞、武术、太极队、曲艺队、合唱小组、器乐小组、曲艺形体、书法兴趣小组、摄影兴趣小组,民族舞蹈、腰鼓舞蹈、少儿古典舞蹈等30多支群众性文体团队。这些队伍经过训练后,艺术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,在参加比赛中屡屡获奖。开设了美术、书法、舞蹈、武术四大类少儿公益文体培训班,为街文体队伍培养幼苗。积极完善和升级改造各村(居)公共体育,全街文体设施常年免费对外开放,让群众从中实实在在感受到看得见、摸得着的实惠。

  文体队伍喜获佳绩

相关阅读

华夏教育时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:

一、凡本站中注明“来源:华夏教育时报网或华夏教育时报”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,版权均属华夏教育时报网所有,转载时必须注明“来源:华夏教育时报网”,并附上原文链接。

二、凡来源非华夏教育时报网或华夏教育时报的新闻(作品)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,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。

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,联系邮箱:kaibfmc.n@vip.sina.com。

新视觉·新媒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