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春铸灯芯,照亮基层教育路——记通山县优秀教师孙子恩
三尺讲台育桃李,一支粉笔写春秋。在基层教育这片肥沃的土壤上,有着这样一位平凡的老师,用坚守岗位,诠释着不平凡的教育情怀。他如同黑夜中的一盏明灯,用知识的光芒照亮乡村孩子们的求学之路,用对教育的满腔热忱呵护着每一个渴望成长的心灵。
初入基层:以青春为灯,点燃希望之火
2016年秋,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孙子恩,转身又走进了另一个校园——湖北省通山县洪港镇杨林中学,从此成了一名乡村小学教师,担任八年级数学的教学工作。开学第一天,面对情绪波动大、课堂纪律松散的学生,这位“新手教师”没有退缩,而是选择用真诚叩开孩子们的心门:
通过每日课后谈心、周末家访,他用脚步丈量每个留守儿童的家庭困境,用“安全感与归属感”融化叛逆坚冰;借鉴“导学案分层教学法”,将数学融入生活——扑克牌教概率、田亩测量解几何,让抽象公式“活”起来,激发孩子们的自主能动性;孙老师以“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”的信念,赢得了学生的信任,“犯错是成长的勋章”,学生小敏至今记得,孙老师总用趣味数学题将走神的他们温柔拉回课堂。
深耕九年:多维光芒,照亮成长之路
从青涩到成熟,孙老师的教育实践逐渐绽放出多维光芒,展现了基层一线教师作为“引路明灯”的多重角色:
知识的传递者:针对农村学生基础薄弱问题,设计“基础+拓展”双轨教案,创立“错题银行”,引导学生像数学家一样思考;鼓励学生实践探究,一场手工立方体比赛,让空间几何从课本跃入掌心。
心灵的守护者:2018年,受佛山支教团队“春风化雨润童心”的启发,孙子恩设立“心灵树洞信箱”,用匿名书信解开单亲学生小雨的青春期心结;自费设立的“进步奖学金”,让曾经厌学的小豪重燃斗志,用微心愿的方式激发孩子自信。
品格的塑造者:2022年,他带着学生踏上红色研学之旅,在劳动中感悟“吃苦是人生的必修课”,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,学生小谢说道: “红色之旅,真的让我明白了很多,也更加珍惜现在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啦”;“数学家的故事”班会上,华罗庚逆境求学的经历,成为照亮寒门学子的一束光。
教育传承:从“追光者“到”发光体”
九年坚守,孙子恩印证了教育家徐庆福的箴言:“乡村教育需要深耕者。”“没有孩子会拒绝一个真正关心爱护并且尊重他的老师。”孙老师说,只要爱学生,就一定能当好老师。教育是一场爱的“双向奔赴”,教师真心爱学生,学生也会反馈质朴纯真的爱。
三尺讲台之上,孙子恩是满园桃李的人类灵魂工程师,照亮了一届又一届孩子的前行之路。他带出的学生中,有人获评“全县优秀共青团员”,有人成为“十佳学习标兵”,更多孩子因他而相信“知识能改变命运”。
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,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坚持。孙子恩用知识点亮心灯,用爱心浇灌成长,用坚守诠释责任。当学生考上大学的喜讯传来,当远方寄来的明信片铺满案头,这位朴素的教师笑着说:“教育不是牺牲,而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幸福。”
做一盏灯,不仅要照亮前路,更要让每个孩子学会自己发光。展望未来,孙子恩希望自己能持续传播正能量,做好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点灯人,引领学生“追逐光、成为光、发散光”,遇见更好的自己。( 龙从智 )
相关阅读
华夏教育时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:
一、凡本站中注明“来源:华夏教育时报网或华夏教育时报”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,版权均属华夏教育时报网所有,转载时必须注明“来源:华夏教育时报网”,并附上原文链接。
二、凡来源非华夏教育时报网或华夏教育时报的新闻(作品)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,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。
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,联系邮箱:kaibfmc.n@vip.sina.com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