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-LIFE
华夏教育时报 > 主页 > 滚动 >

赢在起点早教中心丨民办打一小学入读两年经验分享

2019-08-02 11:45 编辑:晨子 来源:百度新闻

幼升小进入心仪的学校仅仅是起点,甚至也有偶然性,我们更加关注孩子进校后能力的可持续发展,这也是赢在起点能力早教研究院“儿童发展追踪研究”项目的初衷。

我们希望为“给孩子带得走的能力,而不是背不动的书包”理念下的双核早教课程提供迭代的反馈以及效果的印证,相信也会对广大关注早期教育的家长有所帮助和借鉴。

今天的这位晨晨小朋友在2016年的幼升小考试中,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杨浦区的民办打一外国语小学,我们有幸邀请到她的妈妈做一次入学后的经验交流。

(以下“Q”为起点君提问,“A”为晨晨妈回答)

Q:很多家长非常关心择校问题,民办打一小学当初打动你的是什么?

A:首先,通过我们的调查了解,发现打一小学不属于特别填鸭式、鸡血式的教学模式。学校会平衡孩子的兴趣和学习之间的关系,而不是每天强制要求孩子做五十、一百道题这样的,所以学习压力不会像有些民办那么大,这一点比较适合晨晨的个性。

其次,因为是外国语小学,所以学校的外语教学比较突出。例如每周都会有一次外教课程,而据我所知公办学校是很少有外教的;另外打一除了在使用大纲要求的教材外,还有一本更加进阶版的教材供孩子们选择,基本不用在外面补英语了。

第三,除了外语之外,学校对语文数学也是同样重视的,平时的作业和英语也是等比重的,不会说有偏科的现象。还有就是学校的课外社团活动比较丰富,每周也会有固定的时间进行一对一的家校联系。

最后一点就是离家近,接送方便,可以节省不少时间。

Q:您会推荐什么样的家庭去报考民办打一小学?

A:建议那些对小朋友有适度的期待,但不会要求孩子一定要特别出类拔萃的家庭去报考。因为打一的课堂是比较宽松包容的,低年级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会得到一定的保护,老师们对孩子的宽容性也比较高的,不会强硬地采取规定来约束孩子,所以相对的,规矩方面就会差一些。

Q:听说民办打一面谈的时候是家长孩子一起面的,可以介绍一下吗?

A:是的,我们当时是一个大人带着一个小朋友进考场坐下,然后面对两个老师(这样)来面。一开始老师会问小朋友一些比较基础的问题,比如看图说话,思维题,常识题之类的,家长就坐在边上听,这些学习能力在上早教的时候就积累了不少。到了后半段家长会和孩子分开,在教室的两边一对一单独跟老师面谈。老师会问家长一些教育理念、教育方式之类的内容,孩子可能会有一些体育活动或者才艺展示。

Q:和幼儿园相比,晨晨在打一读书后遇到比较大的挑战是什么?您是怎么帮助孩子适应的呢?

A:幼儿园的阶段是比较放松的,(进入打一小学后)很大的不同是学习和功课的安排变得紧张了。晨晨现在在时间管理上面做得还有一点欠缺,每天花在功课上的时间比较长,书写也不是非常规范。所以对孩子来说,如何面对一整天的高强度学习也就成了很大的问题。

作为父母,我们尽量还是给孩子一个相对宽松的空间,不让他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,就对学习产生厌烦。同时,我们也常常会给他灌输主动学习的重要性。当然,在鼓励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,一些小奖励也是必不可少的。

Q:综合孩子小学两年以来的学习表现,您比较认可他哪方面的能力?

A:晨晨本身的接受能力比较强,老师在课堂传授的知识,他自己能够很好地消化吸收,之后的知识点反馈做得也非常好,这一点我觉得很不错。

Q:回顾孩子这一路的成长,您觉得早期教育对他的帮助是什么?

A: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早期教育,老师从来不给孩子很多的题目去做,而是通过一些巧思的教育方式,亦玩亦学,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缜密的思维逻辑。这为孩子上小学以后,接触并吸收各类新的知识,打下了很好的基础。

Q:对于今后即将面临幼升小考验的家庭,您的建议是什么?

A:如果对名校有追求,硬性的学习任务可以给孩子布置一些,但是也要照顾到孩子的兴趣和接受度,千万不能过了头。另一方面,家长的心态放好其实非常重要,你越是焦虑,就越容易把事情搞砸。孩子还小,未来的成长充满了很多的可能性,并不是说读什么样的学校就决定了他会长成什么样的人。因此要让孩子感受到,父母对他的关心并不仅仅局限于学习。

本文所述为家长个人观点,由赢在起点整理但未经本人审阅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。

客服二维码.jpg

特别供稿:能力早教标识注册.png研究院(本文为赢在起点能力早教研究院家长访谈,转载请注明出处)

赢在起点早教中心网址:www.elitebaby.cn

客服热线:4008880268

关注微信公众号:赢在起点能力早教

0-6岁能力早教课程,请加V-X:13120949185

相关阅读

华夏教育时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:

一、凡本站中注明“来源:华夏教育时报网或华夏教育时报”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,版权均属华夏教育时报网所有,转载时必须注明“来源:华夏教育时报网”,并附上原文链接。

二、凡来源非华夏教育时报网或华夏教育时报的新闻(作品)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,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。

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,联系邮箱:kaibfmc.n@vip.sina.com。

新视觉·新媒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