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-LIFE
华夏教育时报 > 主页 > 滚动 >

国内IP变现存在泛娱乐化等瓶颈 关键是维护体验系数

2019-06-14 12:46 编辑:采集侠 来源:网络整理

  IP变现关键: 维护体验系数

  何天骄

  [长久以来,国内的内容IP存在变现的瓶颈:大多数精品内容IP都迅速实现了影视化、动漫化、游戏化等主流泛娱乐化改编,却无法在IP改编之后进行多渠道产业赋能,内容与其他消费市场存在壁垒,无法连接。]

  [其实,IP合作变现不仅是品牌商的需求,更是IP生产方必须要推进的事情。丰富的平台产品不仅为用户提供优质体验,也能够以更多渠道助推内容价值落地。]

  长久以来,国内的内容IP存在变现的瓶颈:大多数精品内容IP都迅速实现了影视化、动漫化、游戏化等主流泛娱乐化改编,却无法在IP改编之后进行多渠道产业赋能,内容与其他消费市场存在壁垒,无法连接。

  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,已经连续多年票房高速增长的本土电影产业,其主要收入还是票房收入,如何提升电影衍生品与授权业务、实景娱乐等收入一直是业界的难题;而生产和播出了大量影视剧、综艺的在线视频平台则大多以“精品内容+付费用户+广告业务”模式实现营收,内容IP变现停留在上游端。如何对IP授权进行精准的把控与评测,为合作品牌厂商找到最合适的授权模式,成为众多IP持有方的重要课题。

  其实,IP合作变现不仅是品牌商的需求,更是IP生产方必须要推进的事情。腾讯副总裁孙忠怀表示:“最近两年我们越发感受到,仅把自己定位为播放平台是不行的。IP效应越发凸显,衍生出多样的体验价值,所以我们开发游戏产品、粉丝养成平台文学和漫画阅读平台,还推出了IP衍生品用户福利平台。丰富的平台产品不仅为用户提供优质体验,也能够以更多渠道助推内容价值落地。”

  IP的价值固然已经得到市场检验和大众认可,不过,并非每个IP都适合用于商业化运作,也不是每个IP都适合任何商品,只有经过拓展运作IP,并经过严格市场分析定位的情况下,才能进入跨界合作,否则很可能给品牌带来坏的形象。一些过气、形象较差、与品牌形象不符的IP显然是品牌商要远离的,但具体如何操作?

  打造出《熊出没》IP的华强方特动漫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小虹向记者表示:“《熊出没》打造了100多个衍生品,覆盖了各种商品品类。好的授权IP的打造,需要非常完善的运营体系,要兼顾全局的前瞻性的运作,例如《熊出没》最新一部大电影就是跟华润三九有授权合作,但是这个合作是在电影上映前一年就开始洽谈,并力求让影片内容、主题曲等方面传递出来的理念与授权产品相契合。”当然,授权产品的设计能否为观众所接受也很重要。

  北京十二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CEO王彪表示:“好的授权产品不仅有好的IP,还需要有精心的符合用户喜好的设计。”

  可见,IP变现的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IP,并辅以完善的运营。那么怎样才算一个好的IP?

  在同道大叔董事长兼CEO鲁迪看来,一个好的IP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:时间上的穿透力、空间上的跨越性和文化上的包容力及融合力。此外,还包括自带流量,延展性、市场的独创性等方面。IP的开发运营是一个价值增值的过程,一个好IP每次转换应该是加分,而不是减分的。这样IP才能不断发扬壮大,有历史的沉淀和更多的基础。每一次跨界转换都应该带来价值的增值,盲目的延伸拓展不仅不是对IP的有效运营,更是对IP本身价值的损坏。“要认清只有头部的IP才有产业价值,只有做成头部IP,它才可能是IP,才可能创造价值。”鲁迪表示。

  对于IP变现价值,体验系数是衡量价值的关键。鲁迪提出了一个“IP复利模型”来衡量IP的价值:“IP的价值是通过与用户不断地发生互动来沉淀,也就是说,用户是通过不同的介质载体、以不同的形式去体验这个IP,与IP产生互动,这种互动体验可能是在线上的视频或者是线下的咖啡厅、乐园,也可能是漫画、音乐,甚至我们的授权商品,可能是2D、3D,也可能是4D形态。而每一次互动体验中,用户都会沉淀下一个体验系数。如果这个体验好感系数是小于1的,那么这个IP价值将迅速递减;如果体验好感系数是大于1的,随着时间和互动次数的增长,IP价值会呈几何倍数增长。那么就会形成这个IP价值的复利模型增长。因此,对于一家IP运营公司来说,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‘IP是内容与粉丝的共生体’,另一方面,我们IP所有与用户发生互动的过程,都有为IP价值做增值的可能。”

  关于如何更好地推动IP价值变现的研究还在继续,但可以肯定的是,一个依托本土IP开展的IP变现大潮正在涌起,将穿透各行各业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,也必将撬动千亿乃至万亿的市场价值,值得每个IP生产方和品牌商全力投入。

相关阅读

华夏教育时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:

一、凡本站中注明“来源:华夏教育时报网或华夏教育时报”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,版权均属华夏教育时报网所有,转载时必须注明“来源:华夏教育时报网”,并附上原文链接。

二、凡来源非华夏教育时报网或华夏教育时报的新闻(作品)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,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。

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,联系邮箱:kaibfmc.n@vip.sina.com。

新视觉·新媒体